天辰平台总代_打造“七大新高地”!北京发布“十四五”电影发展规划,
3月28日,北京市电影局于官网正式发布《“十四五”北京电影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并以2035年我国建成电影强国的目标,提出北京要“努力建设电影强国核心区、电影高质量发展示范区,率先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电影高地”,由此设立7个主要目标,并计划实施“七大提升工程”,打造“七大新高地”,即电影精品生产新高地、电影产业发展新高地、电影创新创造新高地、电影服务消费新高地、电影海外推广新高地、电影人才聚集新高地以及电影发展环境新高地,推动北京电影发展迈上新台阶。
创作:力争每年约20部京产影片票房过亿
作为文化内容产业,电影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优质内容产品的持续输出。此次,《规划》也将“勇攀电影创作高峰”列为主要目标之一,并用多个数字具体明确发展计划。
据《规划》显示,北京市将稳定电影产量,实现电影创作生产整体质量大幅提升,每年承接国家重点电影项目5部左右,每年推出市级重点影片30部以上,力争每年票房过亿元的京产影片达到20部左右,获得国家级电影奖项位居全国前列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前国家电影局发布的《“十四五”中国电影发展规划》曾提出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50部左右”。这与《规划》中的北京市力争每年约20部京产影片票房过亿的目标两相对照,进一步显露出北京市要建设为电影强国核心区的决心。
而近年来,京产影片也在多个档期及评奖中崭露头角。以今年春节档为例,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和《狙击手》两部作品便是京产影片,且据灯塔专业版显示,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不只在档期内票房居首,截至目前还打破了中国影史剧情片单日票房纪录等26项影史纪录。此外,在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,北京创作生产的10部电影分获15个奖项提名,并最终摘得8项大奖,获奖影片数量居全国首位。
为了实现“十四五”期间电影创作生产方面的目标,《规划》提出,要实施创作质量提升工程,包括加强创作统筹规划,提升创作生产组织化水平,建立科学的评论评价体系,建设剧本创作孵化中心和电影评论评价中心等。同时,《规划》也表示要实施智力驱动提升工程,打造电影人才集聚中心以及电影创新人才发展理想之地。
导演黄志勇表示,“电影内容创作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转变为大纲,再到形成剧本,以及后续拍摄为影片,每一步的创作看似简单,实则需要耗费创作者很多脑力,有时一个剧本大改就需要五六次,重复进行推翻再塑造的过程。只有内容创作更受到重视,才能让创作者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。”
放映:2025年基本形成3公里影院圈
当电影创作完成后,如何才能更好地与观众见面,此时就需要看影院及更多放映渠道的布局。
在影院发展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“到2025年全市影院超过300家,城区和主要乡镇基本形成3公里影院圈,布局结构更加均衡合理,市场规模稳居全国城市前列,平均单体影院、单块银幕票房和综合经营收入全国领先。每年京产影片票房占国产影片总票房的50%以上”。
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,目前北京市内多家影院的年票房居于全国前列。据灯塔专业版显示,在2021年全国影院分账票房排名中,排在首位的是北京首都电影院西单店,而在前五位中,北京影院占据三个席位,前十位中则占据六个席位。此外2022年开年至今,不仅北京首都电影院西单店依旧居于首位,前十位中有8个影院均在北京。
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,近两年整个影院行业受到不小的打击。“疫情不只是减少了观影人次,也打乱了一些优质影片的制作进程,这对于需要优质影片供给来激发人们观影需求的影院而言,是多重打击。”数字文创产业智库研究员李杰如是说。
面对这一形势,《规划》也为影院提出了发展方向,如推动北京院线公司加快并购重组,扩大资产联结型影院规模,鼓励开展分线发行、多轮次发行、区域发行、分众发行等创新业务;鼓励影院依法开展电影衍生品销售等多种经营,鼓励影院高端化、品牌化、个性化发展;把电影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,纳入国土空间规划,根据人口规模、区域功能、发展预期等因素规划影院布局或预留影院建设空间等。
而为了开发多层次多元化电影市场,《规划》还提出,支持影院积极加入人民院线、艺术院线,扶持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和京津冀艺术电影联盟建设;依法规范发展点播影院和点播院线,积极开发二级市场和农村市场,有序发展电视、信息网络、移动终端、家庭观赏等电影消费市场,推动电影与游戏、旅游等融合发展,拓展和延伸电影供给和消费模式。
影评人刘贺认为,看电影本就不应只有一种方式,不仅是因为人们看电影的场景愈发多元,电影也需要更多渠道与观众见面,且每一种方式并不是此消彼长、你死我活的关系,而是通过找到自己的特点与立足之处,从而互融共生,共同做大整个电影市场。
产业:打造具全球竞争力的品牌和最强阵营
毋庸置疑,一个市场若要做大做强,离不开相关企业的发展,而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,在企业、人才及资源的汇聚上有着天然的优势,要让优势真正落地转化,也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推动。
对于北京“十四五”时期电影市场不同主体的发展,《规划》提出,对于国有电影企业,深化改革,强化导向引领、责任担当、规范经营等示范作用;对于民营企业,提供精准优质服务,支持股份制改造,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上市和挂牌;对于中小微民营电影企业,则进一步提出引导专业化、特色化、差异化发展;同时,持续实施“十百千”文化企业(电影)培育计划,形成北京电影头部企业发展矩阵,推出多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电影企业,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影品牌和最强阵营。
而若是按照电影不同环节进行细分,《规划》也有相应布局,如电影后期制作方面,重点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、行业带动性强的电影后期制作企业,支持其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,享受相关优惠政策;在新技术方面,支持建设一批电影科技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;而在发挥北京互联网企业聚集和科技资源优势方面,则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体系在电影领域的应用。
在刘贺看来,电影市场实际也可以用拼图来形容,每一个电影企业均是一块块小拼图,各有各的特点,通过有效的联通才能拼成一整张大拼图,而政策的作用便在于让小拼图找到合适的位置,展现出各自最大的能量。
此外,李杰认为,北京在资源上所具有的优势确实不言而喻,需要着重发力的便是给这些资源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,找到适合资源茁壮成长的“土壤”,给予合适的“营养”,搭建出一个适宜发展的“生态”,便会源源不断地实现强化竞争力。
关键词: 发展规划 七大新高地 电影发展规划 最强阵营